广胜寺,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,国家AAAA级景区。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(147年),原名俱庐舍寺,亦称育王塔院,唐代改称广胜寺。
广胜寺上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0公里霍山南脉山头,由山门、飞虹塔、弥陀殿、大雄宝殿、毗卢殿、观音殿、地藏殿、韦陀殿及厢房、廊庑等组成。寺院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(147),当时称阿育王塔院,又名俱卢舍寺。塔下地宫内保存着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。宝塔内底层有释迦牟尼铜铸佛像,塔外周围有八大菩萨、四大天王来护法。到唐代大历四年(公元769年)扩建后,当时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游历于此处,看到这里山清水秀,风景独特,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赐额“大历广胜之寺”,意为“广大于天、胜名于世”。后来人们简称“广胜寺”。广胜寺经历千余年的兴废重建,现存主要为明代建筑,形制结构仍保持元代风格。
下寺山门称为天王殿,是一座屋宇式门厅,面阔三间,进深二间,单檐式山顶,前后檐又施腰檐,檐下有斗拱和垂柱,形似雨搭,构成重檐的外观,手法奇异,为他处所未见。殿内有跨度很大的横向大月梁,虽无梁架题记和碑文记载,但从结构和手法上看,属于元代建筑,大殿前后开门,“天王宝殿”的匾额不在殿的前门,都嵌在后门之上,实在令人费解。殿内塑有四天王像,不是两面相对,而是背对背,中间有屏风相隔,更是别出心裁。
水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因元时大地震毁坏,于元延佑六年(公元1319年)重建,东西宽深各五间,四周有围廊,重檐歇山顶。檐下元塑二门神峙立,威严肃穆。殿内大小塑像九尊,中央为水神明应王,两侧四个童男童女,塑工极为精美,衣饰合体,神态娴静,形象逼真。台下水神的四个官员面目各异,细腻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地内心活动,为建殿时作品。
广胜寺以三绝一奇一特闻名天下,三绝即天下第一塔飞虹琉璃塔,稀世孤本《赵城金藏》,华夏瑰宝元代戏曲壁画;一奇即唐代左右扭古柏;一特即广胜寺建筑之奇特。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,包括山门(元代戏台)、仪门、明应王殿等建筑。在“明应王殿”内,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、大臣等泥塑外,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。这是“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”。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“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”的元代戏剧壁画,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,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,被人们誉为广胜又一绝。1998年,该画与西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《中国历史》教科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