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柳公园是大屯山余脉延伸至海中的岬角,受到风化、海蚀及地壳运动等作用,造就了蕈状岩、海蚀洞、豆腐石、烛状岩及壶穴等奇景,是扬名国际的天然风景名胜地。
自野柳地质公园入口到海岬的末端,长约1.7公里,期间最宽的地方不及300公尺。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,长约2.4公里。野柳地质公园的奇岩是世界奇观之一。由于海岸延伸的方向与地层及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,外加波浪侵触、岩石风化、及海陆相对运动、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,因而产生罕见的地形、地质景观。
野柳地名的由来普遍有三种说法:1.平埔族社名之音译,2.野柳(aliu)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t(意即"魔鬼之岬角")的Diablos,省略"D"与"B"两子音后产生的,3.野柳当地居民早期靠海维生,因腹地有限,稻米缺乏,需仰赖大陆沿海米商供应。每当运米粮途中,搬运工人背后的米袋经常被当地人以"鸭平嘴(台语,以细竹筒一端削尖)"戳破,让米流出来再随后捡拾。因此在米商交谈中常会说:“又被"野“"人给"柳"去了(台语)”,因故而得名。
野柳地质公园内可概分为三区,第一区属于蕈状岩、薑石及烛台石的主要集中区。在第一区中可看到蕈状岩的发育过程,同时也有丰富的薑石、节理、壶穴与溶蚀盘,著名的烛台石与冰淇淋石也位在本区。
第二区的地景与第一区相似,皆以蕈状岩及薑石为主,但数量比第一区少,著名的女王头、龙头石与金刚石皆位于本区。于第二区靠近海边可看到三种形状特别的岩石,分别取名为:地球石、仙女鞋和花生石。三者都是岩层中形状特殊的结核,经过海水侵触后,而突出于海边的小地景。
第三区是野柳另一侧的海触平台,比第二区狭窄,平台一侧紧贴峭壁,另一侧则是急涌的海浪,在这裡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间,其中,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、珠石、玛伶鸟石,三者都是形状特殊的结核,经过海水侵触后,所呈现的奇特岩石。第三区除了奇岩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,同时也是野柳地质公园内重要的生熊保育护区。
由于野柳地质公园以海触地景闻名于世,各景点多位于海岸边,恳请各位游客遵守园区内各项警示标志与标线内容,切勿跨越红色标线及任意触摸各特殊地景,以免被溅起的海浪弄湿,甚至被捲入海中发生不幸,或加速地景的风化与破坏。